我国首个井下16人救生舱产品,今天在内蒙古成功完成真人试验。16名志愿者通过持续106个小时的试验安全出舱。
随着井下救生舱门的开启,在经历了整整106个小时的高温、高压等模拟灾害环境的生存考验,16名试验队员成功走出井下救生舱。医疗检查表明,队员们各项身体指标都符合要求。试验队员李尚卿说:“里面什么都够用,密封挺好,里面不冷不热,挺适应人的身体温度的,最起码让人没有心烦意乱的感觉,没有危险是最大的好处了。”
井下矿用救生舱,是煤矿等井下采矿系统必备的安全设备。一旦矿井发生火灾、瓦斯、透水等事故,井下人员可紧急进入舱内避险,生存时间可以超过120小时。工程师王宏磊说:“这个舱是为煤矿和非煤矿山发生矿难对井下人员紧急避险的一个装置,也是煤矿六大安全系统里面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黄金72小时救援提供一个时间,在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的时候有有害气体出来,保持舱体正压有害气体就进不来,是严格按照国家煤矿产品检验中心的标准去设计和制造的。”
记者了解到,由内蒙古纳顺集团研制的救生舱不仅技术是国内最先进的,同时拥有最大的内部容积。救生舱由生命保障、氧气供应、环境监测等系统组成,能有效抵御二次爆炸冲击,隔绝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高温烟气等;同时为舱内提供人员生存必需的氧气、食物、水,处理人体代谢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还能实时监控舱内外环境参数指标,赢得较长待救时间。通过舱内通信设备,还可以引导外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