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胶国内发展史
国内的气凝胶发展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气凝胶被国内一些专家所关注,随后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同济大学沈军等用硅溶胶常压制备出气凝胶,为气凝胶的常压低成本制作提供了实验基础。
从2002年开始气凝胶的研究在国内企业中展开,出现了很多复合气凝胶,为实现气凝胶的多领域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前后全国建筑出现了好几次大火,原因主要是保温隔热用的材料为易燃材料,在交叉施工过程中引起了火灾,随后的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了文件,强制外墙隔热材料的使用规范,在这个基础上气凝胶作为最保温隔热的材料又被广大商人和科研工作者关注。
目前气凝胶已经被建筑、航空、军事等部门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在未来的2-3年内气凝胶必将在保温隔热、减震吸能、声学、光学、吸附、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气凝胶在国外发展过程
1931年Kistle:用硅酸钠为硅源,盐酸为催化剂,制备了水凝胶,然后通过溶剂置换和乙醇超临界干燥,首次制备了SiO2气凝胶。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Kistler详尽地表征了SiO2气凝胶的特性,并制备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其它气凝胶材料,包括:AI2O3、WO3等气凝胶材料。
在随后的30年中,气凝胶的研究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直到60年代,Teichner的研究才使气凝胶的制备有了很大发展。自80年代中期到2002年以来,溶胶一凝胶技术的发展使得气凝胶制备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1985年德国维尔兹堡大学物理所的Fricke教授在维尔兹堡组织了首届“气凝胶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s” mposiumon Aeroge 简称 ISA)。随后,ISA分别每3年召开1次,2006召开了第八界ISA会议。其间气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有了较大的进步。
气凝胶国内外发展简史
日期:2014-11-21 18:00 点击: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