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1年中国宝安引领出概念,2013年石墨烯被爆炒之后,2014年6月石墨烯概念三度袭来,包括中超电缆、方大碳素、烯碳新材股价节节攀升。在一系列华丽概念炒作的背后,主要源于两大诱因:“中国石墨烯资源20年内将耗尽”的消息以及业界某大佬一句“石墨烯或将颠覆硅片产业”的预言。“市场上都在炒作概念,事实上石墨烯是以平方米来计算的,用克、公斤、吨等计量单位来衡量都不是石墨烯。”6月19日,深圳六碳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子寒表示,石墨烯和石墨资源无关,工业化生产的石墨烯最主要的原料是富含碳的气体,如甲烷气体和乙炔气体。
石墨烯是二维结构的存在,以原子为单位,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而且结构非常稳定,柔韧性很好,同时也是目前已知导电性、导热性最出色的材料。
清华大学材料系在石墨烯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沈万慈领导的研究团队曾做过石墨烯生长及应用到电池材料等方面的实验。“但是实验室的产品是一回事,到实际的应用又是另一道门槛,因为成本降不下来,所以我认为10年左右石墨烯才能成产一个新型产业。”沈万慈是业内公认的碳材料专家、清华大学退休教授,同时兼任中国非金属矿工业石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作为中国在该领域的最权威研究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刘忠范则稍微乐观,其认为石墨烯大规模应用至少需要5-10年。
那些炒作石墨烯的上市公司
“真正做成工业品性价比不高,在目前行不通”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消洛夫发现石墨烯,并由此让两位科学家在2010年登顶诺贝尔物理奖。同时,由于石墨烯厚度仅仅为一个碳原子,为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材料。